在歷史的長河中,每一種物品都可能成為時代的見證,而古錢幣便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種。它們如同時間的化石,無聲地訴說著歷朝歷代的經濟脈絡,傳承著不同時代的工藝美術和文化精神,是祖先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,更是連接古今,傳承華夏文明的獨特紐帶。中國古錢幣種類繁多,主要包括史前貝幣、先秦半兩、漢代五銖、唐代通寶、宋代交子等,它們不僅見證了時代的變遷,更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。為了加強中小學生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認識和熱愛,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。近日,慶城縣博物館社教老師走進慶城小學五年級(1)班,開展“探索錢幣歷史,傳承文化智慧”主題社會教育實踐活動,讓學生了解中國古錢幣的發(fā)展歷史,直觀感受文物魅力和文博樂趣。
活動過程中,社教老師借助多媒體工具,向學生展示我國各個朝代使用的錢幣,與學生一起了解貨幣的起源,帶領學生認識貝幣、刀幣、圜錢、蟻鼻錢、秦半兩、漢五銖、唐代開元通寶、宋代交子等古代錢幣,并通過視頻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古錢幣鑄造方法,進一步激發(fā)學生對古錢幣的興趣。
手工體驗環(huán)節(jié)中,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,在錢幣形木胚上進行創(chuàng)意想象涂色,自行對錢幣的紋飾外形進行設計,親手制作出風格獨特的古錢幣,進一步激發(fā)他們的想象力,提高動手能力,增強學習興趣。
此次“探索錢幣歷史,傳承文化智慧”古錢幣進校園活動,讓學生了解了貨幣的起源、發(fā)展過程及其交易功能;同時了解到古代社會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方面的發(fā)展歷史,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和審美觀念;有助于學生了解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,培養(yǎng)學生對貨幣的認知和應用能力。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,增強他們的經濟意識、文博觀念和文化自豪感。